作者: recluse1125 (還沒想到) 看板: Examination
標題: Re: [疑問] 公共政策怎麼唸
時間: Mon May 21 09:36:52 2012

作者 recluse1125 (還沒想到)
標題 Re: [疑問] 公共政策怎麼唸
時間 Mon May 21 09:35:14 2012
───────────────────────────────────────

※ 引述《Chen67 (日夜顛倒)》之銘言:
: 已爬文
: 最近看公共政策考古題
: 感覺有不少題目是宋文,丘昌泰,吳定等書本裡找不到的
: (也有可能是我程度太差,找不到相對應的課文)
: 例如: 101身心障礙-第四題: 政策變遷的標竿原則是什麼?
: (宋文有提到政策變遷,但似乎沒提到原則)

林水波、張世賢,《公共政策》,ch7

電子檔請參考:

http://nhuir.nhu.edu.tw:8085/ir/retrieve/5704/5072000601.pdf


(我個人認為高考不會考這麼偏的題目,請先確定您已經了解近五年高考三級的考題,

行有餘力再找特考題目。當然,相信明年宋文老師的教科書教會改版將此內容放入,

到時候就一定要會了。)

: 第三題: 政策網絡管理的傳統觀點與當代觀點是?


我沒找到這題的真正出處,但我有自己的想法,有興趣請來信討論。


: 第二題: 政府在政策議程建立時的三種創始者角色是?


同樣張世賢那本,CH2,但該段文字的內容完全引用自吳定教授所提,

政府對公共問題所持的態度(扼其發生、任其發生、促其發生、鼓勵發生),

不過因為是「創始者角色」,所以去掉扼其發生。


: 100警察三等-第四題: 寫出下列學者的核心貢獻:
: 2. Elinor Ostrom

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共同得主,主要研究重點在於提出對於common pool resouerces

的管理方法。她認為,除了政府管制、將公共財轉換為私有財屬性(例如碳排放交易)外,

更有效的方式是自我管理,亦即以使用者或社區成員之相互信任感及共享理念為基礎,

由其自行管理共有資源。

附帶一提,她老公是V. Ostrom,就是提出民主行政典範(1973)的學者。

再附帶一提,政大政治系主任便是E. Ostorm的學生,有興趣的話,可以找他寫的論文,

或是他指導的研究生論文,相信會更能了解E. Ostrom的學說。小弟的同學國科會計畫

正好與此相關。


更詳細的論述,請看下文

《名家觀點》
歐斯壯 推崇小政府大公民
楊泰順

歐斯壯(Elinor Ostrom) 博士是政治學者,相當重視社區的鄉野調查或草根研究,認為

研究者唯有深入社區才能真正瞭解民眾的需求與政策的真相,她終其一生的重要研究,如

地下水管理、警察勤務研究、流域管理、深林保育、氣候變遷等,均深入民間實際瞭解問

題的癥結,足跡遍及挪威、瑞典、菲律賓、尼泊爾。


由於長期與民間社會接觸,歐斯壯對人民的「自我治理能力」,有高於其他政治學者的堅

強信心。此一觀念,相當程度上受到市場機制的啟發。因為市場的運作實際上是一群互不

關聯的個體,憑藉自利的需求各自判斷而產生彼此互動,最後居然得以造成資源上最有效

率的分配,並造成整體的發展與進步。若自利的個人,透過市場機制可以達成對群體最佳

的分配,不至於形成社會的毀滅,其他人類的生活領域,如政治,是否也可以透過類似的

市場設計,達到人人安居樂業的結果?


在此一觀念下,歐斯壯積極尋求以經濟理性處理或解釋政治上的困局。故與一批經濟學者

,共同於1960年代末期,成立「公意選擇學派」(Public Choice Society),主張以經

濟理性分析政治現象,學界稱之為「政治經濟學派」(Political Economist),或「新

制度主義」(Neo-Institutionalism)。在過去30年間,此派學者共有四位獲得諾貝爾經

濟獎,各為Herbert Simon(公共行政,1978)、James Buchanan(公共財政,1988)、

Douglass North(制度研究,1992)、及歐斯壯與威廉森(Oliver Williamson)(制度

研究,2009)。歐斯壯於1982-84擔任該學會會長。由於在政治學界的卓越成就,並於

1996-97被推舉為崇高的美國政治學會會長。


但如果市場互動是較佳的模式,理性的個人何以未能運用類似的制度於管理眾人事務上?

歐斯壯認為有兩項因素使得理想制度無法出現,一為人類傳統迷思,以為集中管理或金字

塔型的結構最有效率,故只要談到體制改革,便思考如何權責分明、如何將決策權集中於

單一中心。最有名的例子便是前美國總統Woodrow Wilson鼓吹以英國的行政立法融和制替

代美國的三權分立制。


歐斯壯在地下水資源管理與警察制度研究中便發現,統一集權的管理只會造成更大的資源

浪費與無效率的決策。其警察研究便發現,最理想的警察組織應該只到縣政府層級(約五

萬人口)。而多中心的領導體制(polycentric structure),不但不會因疊床架屋造成

浪費及職權不清,反而會因彼此競爭,各自培養消費群,形成類似市場的效果。

其次,類市場效率無法出現的另一原因,乃為服務內容的問題。「大有為政府」常把許多

公共事務都攬為政府責任,但公共事務因內涵而有許多不同的本質,並非全都適合由政府

提供。


故歐斯壯主張依物(goods)的「可分割性」與「可排他性」,將政府的服務加以分類。

可分割也具排他性的政府便不應管,而交由市場機制協調;不可分割卻可排他,如收費公

路則可考慮BOT;可分割卻不具排他性,如天然資源(common pool resources)則應加入

人民自我協調的考量;不可分割也不具排他性的,如國防、氣候變遷,才需要政府的介入

。依歐斯壯的規劃,如此政府的編制將會縮小許多。如教育、垃圾收集、下水道管理等,

均可發包給民間,透過特許制等,實現市場效率。


政府效率所以不彰,歐斯壯認為,乃因消費者(人民)是透過付稅,將「使用政府服務」

的費用交給服務提供者,故政府提供服務不會因服務品質不良而減少收入,市場機制因此

無法出現。改善之道,除了上述服務內容的檢討外,便是設計可以讓人民參與的制度。歐

斯壯研究團隊對人民參與政府服務,創造了一個新的名稱,即co-production(協同生產

),許多政府的服務若無人民的投入,勢必會事倍功半。


警察維持治安便是個明顯的例子,如果沒有民眾共同關心治安,警察如何能有效維持街頭

安寧?要造成co-production,多中心體制與民眾的效能感(political efficacy)便須

加以考量,故歐斯壯相當排斥大型組織或社群,因為它會降低人民的參與感。

(作者是文化大學政治系教授)
【2010-08-13/經濟日報/A4版/焦點】



: 3. James B. Quinn


這應該考在公共管理才對。

孫本初新公共管理第一篇第二章,公共管理者所需具備的八種角色與二十四種能力,

知識管理章節中,對於知識的分類(實證知識、高級技能、系統認知、自我激勵創造力)


: 5. Irving Janis

這個人不認識沒關係,但他提出的groupthink的八項徵兆一定要記得。

吳定老師的公共政策有,但補習班的考試用書我覺得寫的比較齊全。


: (書中都沒有,就算上網查得到,那下次考試再出現其他人名

林水波和張世賢那本就算了,但基礎的吳定和丘昌泰,甚至宋文老師引用其他

學者教科書的內容,不一定要背下來,但至少要有印象。


: 還是寫不出來啊@@,這是給行政本科系學生的加分題嗎?)

我承認E. Ostrom是給本科系的加分題。另外,解釋名詞考到tragedy of the commons,

寫E. Ostrom的化解方法一定會加分。


: 請問這些題目是在哪些老師的書裡 (我翻了那主流的幾本,似乎沒有)
: 或者大家是怎麼準備這科?
: 就算把宋文,丘昌泰的書念熟,似乎還是會被某些題目突襲 @@


附帶說明。ACF出自丘昌泰,李允傑,政策執行與評估,元照。

公共政策基礎篇反而沒有。



有問題,歡迎來信討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233.145.15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233.145.154
glayzard:推一下~~有心的本科系 05/21 09:57
palajuice:推『有問題歡迎來信討論』~很熱心的人!! 05/21 10:05
saki01:高手 05/21 10:2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每日有用新聞 的頭像
    每日有用新聞

    每日有用新聞

    每日有用新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